绕着洱海走一圈
沐浴着早春的暖阳,我们驱车来到洱海西畔的大理古城。城池依旧,店铺杂陈,在时尚的“洋人街”上,有土布店、画廊、玉器店、咖啡房和西餐厅等,店家的木桌木椅沿街而放,旁缀鲜花,坐着可观景,自身也成景。穿过“洋人街”出西城门,便来到传统的“三月街”场地。
三月街又叫“观音节”,最早为佛教讲经庙会。在唐代南诏国时,观音在洱海四周传教,信徒还用当地白族话讲经,农历三月十五日,观音驾彩云而去,众人遥望天际挽留不及。此后此间,人们照样聚集,并用菜蔬瓜果供敬观音,逐渐成为一个集市。《徐霞客游记》中也曾这样记述:“俱结棚为市,环错纷纭。时男女杂沓,交臂不辨。观场中诸物,多药、多氈布及铜器木具。”如今,街期一到,人潮如涌,农畜土特产品令人目不暇接。在热闹喧嚣的街市旁边,三文笔村的本主庙里,一缕清香烟气缭绕,宁静的村庄,真诚的祈愿,又仿佛让人回到这个节庆的初始状态。
大理白族的节庆活动无不与农耕文化密切相连,尤其是洱海四周的村落,随处看见“远草平中见牛背,新秧疏处有人踪”的景象。绕着洱海走一圈,洱源的温泉,海东的鱼虾,周城的扎染,喜洲的粑粑,邓川的乳扇,一村一镇有特产,最为别致的是几乎每个村落都供奉着本主,即“本地福祖”,用香木雕成或泥塑的神像,在每年迎送本主的民俗中,表演的田家乐是名副其实的乡村大联欢,达到人神沟通,人神共娱的境界。
绕着洱海走,最讲究是上东边的鸡足山。费孝通当年坐渔船渡洱海,再骑骡马登金顶,一路艰辛,不虚此行,感叹中年人看山当看鸡足山。鸡足山名气之大,首推华首石门。传说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尊者,在此石门内等待用释迦的袈裟给未来佛,长期以往石门很难开启。穿过晨涧的摩挲树影,我们来到华首门下,只见门架山壁,门缝显然,真是一座坚实的紧闭山门。在旁边的一间简易小屋里,华首门现在的守护人“了迟”讲了自己的故事。他家世居宾川坝子,年轻时远去缅甸开矿,一次矿难受伤,得救于为佛的医生,从此与佛结缘,回国后出家大理无为寺,再后受度江西宝峰寺。经风雨、见世面,苦读经书,认为世间最了不起的创造是粮食和文字。“了迟”来华首门守护已近三年,与相邻的铜佛寺僧人共伙食,平时就一人与石门为伴。告别时,老人非让我们带些贡果走,说下山顺顺当当。一路返回,心情愉悦,小诗随步而出:“鸡年上鸡足,人生放眼瞩。穿行影树间,如览几卷书。早醒藏华首,新茶溢新主。游领天下客,心绘一张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