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访对象:胡颖
第二届“华赛”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、评选总监、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
晶报:我们留意到评委里有两位是首届评委,是否以后每届都会保留部分上届评委
胡颖:组委会有此意向,保留2-3名。其目的是为保证其每届之间的延续性,也让每届之间可见证一定的“对比度”。
晶报:今年评委更具有国际性,是否下一届会增加外国评委比例?
胡颖:有这样的考虑,减少中国评委,增加国际权威性。
晶报:那么如何去坚持“华赛”所坚持的东方视角?是否有矛盾?
胡颖:“东方视角”除了“和平和发展”主题外,还体现在审美观念、生活习惯、价值取向上。我们要做的是,从新闻摄影“大国”到“强国”,整体具有国际水准,让世界认可“东方视角”,一位首届评委曾说过这样的话:中国新闻摄影就该“走自己的路”。
晶报:“自己的路”是否能在去年获奖作品中得到某种体现?
胡颖:去年“荷赛”金奖《海啸灾难》在“华赛”获银奖。当时的评委认为,《海啸》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,而“华赛”去年的金奖更关注“人与人之间”,人文性更强,得金奖的是《受伤的伊拉克儿童》。
|